建設背景:隨著我國生態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我國森林面積已達2.2億公頃,但生態環境脆弱,森林質量差,樹種單一,人工林比重大,為林業有害生物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客觀條件。多年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日趨嚴重,已成為影響生態建設的重要制約因子之一,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
由于林業有害生物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生態功能損失越來越突出,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和及時、準確地預測預報就成為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解決方案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森林(林木)有害的任何植物、動物或病原體的種、株(或品系)或生物型,包括害蟲、病原微生物、害鼠(兔)和有害植物。其中蟲害和病害對林木威脅******擴散***廣,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預警監測尤為重要。下面我們主要談談應用于林木有害生物預警監測的解決方案。
總體架構
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系統根據建設需求,對森林的生長環境和有害生物發生進行智能化監測、預警、防控,建立有害生物“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預警防控體系。該體系是基于智能傳感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空天地一體化的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涵蓋有害生物全面立體透徹的感知、可視化管理監測、多源時空信息融合分析和服務提供的新型信息化協調發展模式。
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系統總體建設結構采用先進的SOA架構思想進行分層設計,主要包括“兩縱六橫”體系:“兩縱”指規范標準體系、實施保障體系;“六橫”指多源感知層、傳輸網絡層、信息資源層、支撐平臺層、業務應用層和用戶交互層,“兩縱六橫”相互聯系、相互支撐,形成一個閉環的總體架構體系。
數據庫建設
基于有害生物“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預警管控體系建設的整體要求,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管控數據中心,實現基礎數據、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管理業務應用數據相關行業數據、公眾服務數據等集中管理。
圍繞空間地理數據與業務數據兩大總體數據,對現有空間地理數據、公共基礎數據資源基礎數據專題數據、資源及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入庫,按照統一規范及標準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時空數據庫,實現多源數據融合,圖屬互聯、集中管理、動態更新一套圖的可管、能用的建設目標,為建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管控體系提供數據支撐。
技術方案
1.有害生物“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物聯感知設備
采用“物聯網+殺蟲燈+實地踏查”的預測預報工作方式,進一步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效率和準確率。
林區大范圍病蟲害監測



區域蟲情測報、標本采集、環境監測
氣象監測站:小氣候環境監測,為病蟲害監測模型提供數據支撐。
![]()

蟲情分析測報儀:自動完成誘蟲、殺蟲、蟲體分散、拍照、傳輸、收集、識別。

人工調查、網格巡護、公眾上報
移動巡護終端+APP
病蟲害信息進行登記,填報病蟲數據,上報監測事件。
2.病蟲害信息管理系統
基于高空視頻監控、氣象監測站、蟲情測報燈、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前端物聯監測設備及病蟲害事件上報,實現病蟲害發生的預測和預報。并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以及氣象環境生態因子,結合專家知識建立預測預報分析模型,預報病蟲的發展趨勢、發生時間及危害時間,為自然保護地主管單位提供防治決策支持。
?? 蟲情測報

接入蟲情測報燈,可查看系統當前運行狀態,遠程采集蟲情測報燈內蟲體圖像數據,統計每個時間段蟲體數量;可查詢歷史時間內每個時間段的所有蟲情數據及當時的圖像數據。
?? 氣象監測
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獲取實時的天氣及環境信息并進行記錄,為蟲害預警提供氣象數據依據。
?? 視頻監控
通過視頻監控可實時查看種植區作物的生長及病蟲害情況,定時拍攝照片存儲在云端服務器上,記錄植物生長和病蟲危害變化過程,方便進一步的比對分析。
?? 照片管理
對蟲情監測設備采集到的圖像數據進行蟲情圖片管理和識別。
?? 信息上報
對病蟲害信息進行登記,填報病蟲數據,包括有害生物的類型、名稱、危害對象、危害部位,上報監測事件,發生經緯度坐標,處理狀態以及照片信息等。
?? 統計分析
對有害生物區域的病蟲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圖表化顯示統計周期內的病蟲害發生次數、蟲情數量的變化趨勢、病蟲害發生時溫度等氣象因子的變化情況,數據結果更直觀、清晰。
?? 病蟲害數據庫
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的資料庫,利用日常監測收集的有害生物信息,逐漸豐富資料庫,并進一步建立與之相關聯的受害動植物種類資料庫。
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不僅能夠掌握林業常發性的病蟲害的發生期、發生量、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對其發生趨勢做出準確的預測,為開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而且還能夠及早發現檢疫性、危險性有害生物是否傳入,及時預警,果斷除治,避免進一步的擴散和蔓延。